第十一章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社会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前提。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前提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尖锐化。这个矛盾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才能解决。列宁指出:“生产社会化不能不导致生产资料转变为社会所有,导致‘剥夺者被剥夺'。”[185]社会主义制度必然要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在阶级社会里,任何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制度代替旧的社会经济制度,都不能自发地实现。历史上奴隶制生产关系、封建主义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都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制度,它们之间的更替都是一种私有制代替另一种私有制,所以新的生产关系能够在旧社会内部产生。尽管如此,这种产生于旧社会内部的新的生产关系,并不能自发地发展成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制度,只有依靠新兴的阶级进行革命,夺取政权,才能把新的社会经济制度建立起来。
私有制经济制度的建立尚且如此,要建立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没有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更是不可能的。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必须先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才可能实现这种变革,而无产阶级专政的首要条件就是无产阶级的军队。”[186]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同私有制根本对立的,是对私有制的否定,它决不可能在旧社会内部产生,而只有在消灭了私有制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来。要消灭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就必须剥夺资产阶级所占有的生产资料。但资产阶级是决不会自行放弃资本主义私有制、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的。他们必然要拼死地进行反抗,利用其国家机器和全部上层建筑,竭力维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他们的反动统治。因此,只有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用革命暴力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剥夺资产阶级,改造个体经济,建立崭新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普遍规律。列宁指出:“不用暴力破坏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不用新的国家机器代替它,无产阶级革命是不可能的。”[187]伟大领袖毛主席继承、捍卫、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理论,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188]的著名论断,并且指出:“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原则是普遍地对的,不论在中国在外国,一概都是对的。”[189]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国革命的胜利,都是用枪杆子打出来的。暴力革命是用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的必由之路。
一切新老修正主义者,从伯恩施坦、考茨基到苏修叛徒集团,到刘少奇、林彪一伙,都竭力反对暴力革命,反对无产阶级专政,鼓吹“和平过渡”的谬论。考茨基胡说什么要“以取得议会中多数的办法来夺取国家政权”,苏修叛徒集团宣扬“通过议会的道路向社会主义过渡”。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彻底背叛。资产阶级决不会自愿让出政权,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他们维持自己的反动统治,主要是依靠军队,而不是议会。议会只不过是资产阶级专政的装饰品。面对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资产阶级总是“首先使用暴力,发动内战,‘把刺刀提到议事日程上来'”。[190]因此,通过“议会道路”来实现社会主义,完全是骗人的鬼话。列宁指出:“谁指望不通过社会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来实现社会主义,谁就不是社会主义者。”[191]
毛主席教导我们:“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路线正确,才能取得政权,路线不正确,就不能取得政权。因此,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能不能建立,归根到底,是取决于有没有一条正确的路线。我国人民正是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用人民革命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民主革命的基本结束,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新的历史阶段。
二、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次大飞跃。在社会主义社会,无产阶级专政代替了资产阶级专政,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代替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无产阶级由被压迫被剥削的阶级变为统治阶级,劳动人民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工业国有化和农业集体化,为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途。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成为社会的指导思想,日益深入人心。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但是,社会主义社会是从旧社会脱胎而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有旧社会的痕迹。毛主席在谈到社会主义制度时指出:“总而言之,中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解放前跟资本主义差不多。现在还实行八级工资制,按劳分配,货币交换,这些跟旧社会没有多少差别。所不同的是所有制变更了。”社会主义社会中,还存在着被推翻的地主资产阶级,存在着小生产的资本主义自发倾向,存在着商品制度、按劳分配、货币交换以及工农之间、城乡之间、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间的差别,存在着资产阶级法权,存在着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和旧社会的习惯势力,等等,因而还存在着产生新的资产阶级分子的土壤。所以,林彪一类如上台,复辟资本主义是很容易的。
总之,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相比,“所不同的是所有制变更了”,但它们之间在有些方面又“没有多少差别”,这就决定了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不能不是衰亡着的资本主义与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192]这种斗争,将决定社会主义社会是前进到共产主义,还是倒退到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社会是从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过渡的重要历史时期,也就是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列宁指出:“社会主义就是消灭阶级。”[193]“为了完全消灭阶级,不仅要推翻剥削者即地主和资本家,不仅要废除他们的所有制,而且要废除任何生产资料私有制,要消灭城乡之间、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之间的差别。这是很长时期才能实现的事业。”[194]由此可见,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这是由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所决定的,是由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所决定的。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中,只有坚持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坚定地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把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进行到底,才能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为过渡到共产主义准备条件。
第二节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
一、我国解放初期的社会经济成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为了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用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必须进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但是,无产阶级不可能一下子就把所有的私有制经济特别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都改变成社会主义经济。因此,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一个时期内,必然存在着多种经济成分。我国解放初期,由于消灭了帝国主义所有制、官僚资本主义所有制和封建主义所有制,国民经济中存在着五种不同的经济成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其中,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居于领导地位。从阶级关系来看,存在着工人阶级、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还存在着已被推翻的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一九五二年,毛主席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为我们制定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这条总路线的实质,是解决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问题,使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我国无产阶级专政的唯一的经济基础。刘少奇竭力反对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抛出了“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的资产阶级反动纲领。所谓“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就是“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反对走社会主义道路。毛主席尖锐地批判了刘少奇的资产阶级反动纲领,指出:“过渡时期充满着矛盾和斗争。我们现在的革命斗争,甚至比过去的武装革命斗争还要深刻。这是要把资本主义制度和一切剥削制度彻底埋葬的一场革命。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的想法,是不符合实际斗争情况的,是妨碍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的。”[196]
二、没收官僚资本
建立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必须对资产阶级实行剥夺。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就指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197]
毛主席在领导我国革命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把旧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区分为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把中国资产阶级区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并对他们制定了不同的政策。
在我国,剥夺资产阶级占有的生产资料,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和对民族资本实行赎买这两种方式来进行的。
中国官僚资本是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它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严重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官僚资产阶级,掌握着国家政权,政治上极端反动。因此,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必须立即没收官僚资本,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否则,无产阶级专政就无法巩固。巴黎公社失败的历史教训之一,就是没有把像法兰西银行这样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大企业夺取到无产阶级手中。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主席就明确规定了没收官僚资本“归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所有”[198]的政策。在我国,没收官僚资本是具有两重性质的革命:从消灭它的买办性和封建性方面来看,是民主革命的性质;从消灭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方面来看,又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我国没收官僚资本是在解放战争胜利发展过程中陆续进行的。解放前,官僚资本占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固定资本总额的百分之八十。没收了官僚资本,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使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掌握了国民经济命脉,这就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我国革命是走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所以,国营经济早在革命根据地就已建立起来。它不但在民主革命时期有力地支援了革命战争,而且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干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三、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民族资本在国民经济中不占统治地位,并受官僚资本的排挤和控制,同官僚资本有一定的矛盾。因此,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对民族资本不一定像对官僚资本那样一律采取没收的方法。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在一定条件下,工人决不拒绝向资产阶级赎买。”[199]
我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它有革命性的一面,又有妥协性的一面。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它有被迫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可能性,又有强烈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反动性。根据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党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即利用其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作用,限制其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作用,通过赎买逐步地把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人民手里有强大的国家机器,不怕民族资产阶级造反。”[200]正确的路线和政策,强大的无产阶级专政,巩固的工农联盟,掌握着国民经济命脉的国营经济,是迫使民族资产阶级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根本条件。
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进行的。国家资本主义的性质是由国家政权的性质决定的。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国家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能够加以限制、能够规定其活动范围的资本主义”,[201]是把民族资本逐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一种过渡形式。我国的国家资本主义经历了一个从初级形式(在工业方面是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在商业方面是经销、代销)到高级形式(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的发展过程。
全行业公私合营是把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步骤。一九五六年我国基本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国家对资本家实行定息制度,资本家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仅仅表现在一定年限内按其私股数额取得固定的股息(年息五厘)上。企业的生产资料完全由国家支配和使用。国家对全行业公私合营企业,可以按照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改组。因此,全行业公私合营企业基本上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了。应当指出,资本家拿取定息,是一种剥削。当国家规定的支付定息的年限已满,停止对资本家支付定息时,公私合营企业就完全转变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了。
资产阶级出于其阶级本性,总是竭力反抗无产阶级对他们的限制和改造。我国用赎买的办法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充满着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一九五〇年春为了稳定物价而开展的反对资产阶级投机活动的斗争,一九五二年开展的“三反”(在党内和国家机关内反对贪污、浪费、官僚主义)、“五反”(反对资产阶级行贿、偷税漏税、盗窃国家资财、偷工减料、盗窃国家经济情报)运动,一九五七年反对资产阶级右派向党猖狂进攻的斗争,就是其中的几次重大斗争。资产阶级在党内的代理人刘少奇一伙疯狂反对毛主席关于对民族资本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竭力鼓吹“剥削有功”,叫嚷对资本主义“不要限制”,“让资本家存在和发展几十年”,甚至公然号召资本家起来“和工人斗争”,妄图在中国保存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复辟资产阶级专政。我国人民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打退了资产阶级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批判了刘少奇的修正主义路线,才迫使民族资产阶级不得不接受了社会主义改造。
四、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必须对农村汪洋大海般的农民个体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毛主席指出:“社会主义的道路是我国农业唯一的道路”。[202]“没有农业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社会主义。”[203]
农民个体经济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分散经营的小私有经济,是一种落后的生产关系。它不能合理使用土地和劳动力,无力采用新式农具和先进技术,无力抵抗自然灾害,不能实现不断的扩大再生产,甚至连简单再生产也难以维持,严重阻碍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不能满足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因而同社会主义工业化、同计划经济发生尖锐的矛盾。
小农经济是滋生资本主义的土壤。列宁强调指出:“小生产是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批地产生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204]毛主席指出:“对于农村的阵地,社会主义如果不去占领,资本主义就必然会去占领。”[205]我国土地改革以后,“农村中的资本主义自发势力一天一天地在发展,新富农已经到处出现,许多富裕中农力求把自己变为富农。许多贫农,则因为生产资料不足,仍然处于贫困地位,有些人欠了债,有些人出卖土地,或者出租土地。这种情况如果让它发展下去,农村中向两极分化的现象必然一天一天地严重起来。”[206]这样,工农联盟就有瓦解的危险,无产阶级专政就无法巩固。因此,土地改革以后,必须“趁热打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对农民个体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广大贫农、下中农“有一种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对于他们说来,除了社会主义,再无别的出路”。[207]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起来的共产党,依靠自己的正确路线和政策,是能够领导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
通过合作化的道路改造农民个体经济,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贯思想。农民是劳动者,是无产阶级的同盟军,对小农经济不能剥夺,只能引导他们走合作化的道路。恩格斯指出:“当我们掌握了国家权力的时候,我们绝不会用暴力去剥夺小农(不论有无报偿,都是一样),像我们将不得不如此对待大土地占有者那样。我们对于小农的任务,首先是把他们的私人生产和私人占有变为合作社的生产和占有,但不是采用暴力,而是通过示范和为此提供社会帮助。”[208]
毛主席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和我国的实践,制定了我们党在农业问题上的根本路线。这条路线是:第一步实现农业集体化,第二步在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的机械化和电气化。
我国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坚持自愿、互利原则,采取了逐步前进的三个相互衔接的步骤和形式。第一步,组织带有某些社会主义萌芽的、几户或十几户为一起的农业生产互助组;第二步,组织半社会主义性质的、以土地入股和统一经营为特点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第三步,组织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实行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种因势利导,逐步前进的办法,能够逐步提高农民的社会主义觉悟,逐步改变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避免由于突然变化而可能引起的种种损失,保证农业逐年增产。
实现农业合作化,必须坚决贯彻执行依靠贫农、下中农,团结中农的阶级路线。贫农、下中农是农民中的多数,是农村中的半无产阶级,是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拥护者,是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必须依靠的力量。只有坚决依靠贫农、下中农,才能团结中农,打击地主、富农的破坏活动,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依靠贫农、下中农,团结中农,是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党在农村都必须实行的阶级路线。
我国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是一场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社会主义革命运动。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始终贯穿着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刘少奇、林彪一类骗子竭力反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鼓吹“确保私有”、“四大自由”(土地租佃买卖自由、借贷自由、雇工自由、贸易自由),就是要确保资产阶级、富农的私有,给他们以剥削贫下中农的自由,妄图复辟资本主义。农业合作化运动一开始,刘少奇就抛出了“先机械化、后合作化”的修正主义路线,诬蔑我党实行农业合作化“是一种错误的、危险的、空想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当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蓬蓬勃勃开展起来的时候,他又大砍农业生产合作社,妄图扑灭这一伟大革命,挽救资本主义覆灭的命运。
在这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激烈搏斗的关键时刻,伟大领袖毛主席作了《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重要报告,并为《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写了序言和按语,彻底批判了刘少奇一伙的修正主义路线及其大砍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罪行,粉碎了他们复辟资本主义的阴谋。毛主席痛斥了刘少奇“先机械化、后合作化”的谬论,指出:“在农业方面,在我国的条件下(在资本主义国家内是使农业资本主义化),则必须先有合作化,然后才能使用大机器。”[209]毛主席的报告和按语,科学地完整地解决了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极大地鼓舞了广大贫农、下中农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推动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迅猛发展。从一九五五年下半年起,只经过一年多时间,就在全国提前实现了农业合作化,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九五八年,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在大跃进形势的推动下,为适应生产力迅速发展的要求,我国农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建立了人民公社。农村人民公社是在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基础上联合组成的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组织。它是工、农、商、学、兵相结合的、政社合一的组织,是我国农村中社会主义社会结构的基层单位,又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组织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具有“一大二公”的特点,即比原来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农村人民公社化的实现,是我国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产物,是我国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一个重大发展。
个体手工业和小农经济一样,是产生资本主义的温床,因此对它也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相同。但根据手工业的特点,在步骤上是采取从供销入手,首先组织手工业供销小组,进而扩大到手工业供销合作社,然后发展为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一九五六年,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推动下,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三节 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阶级斗争
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社会主义社会还有没有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还要不要坚持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这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社会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和现代修正主义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分歧。
一九五七年,毛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部光辉著作中,总结了国内外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对立统一规律对社会主义社会作了科学的分析,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伟大学说。毛主席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罢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表现为剧烈的对抗和冲突,表现为剧烈的阶级斗争,那种矛盾不可能由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来解决,而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够加以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另一回事,恰恰相反,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210]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都是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从根本上消除了生产的社会性和占有制的私人性之间的矛盾,消除了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把各企业和各部门结成统一的整体,它们的生产活动都是为了满足全体劳动人民公共的和个人的需要,国民经济能够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他们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空前高涨。因此,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能够容许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
但是,必须看到,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全巩固。在所有制方面,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资产阶级法权还没有完全取消,工、农、商业中都还有部分的私有制,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并不都是全民所有制,而是两种所有制,全民所有制在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方面还很薄弱;有些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单位,形式上是社会主义所有制,实际的领导权并不掌握在马克思主义者和广大工人、贫下中农手里。在人们的相互关系方面,还存在着被推翻的地主资产阶级、新产生的资产阶级分子同劳动人民的对立关系;在人民内部的相互关系以及货币交换方面,资产阶级法权还不同程度地严重存在。在分配方面,积累和消费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不容易一下子解决得完全合理;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面资产阶级法权还占统治地位。“总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211]
社会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也是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制度和法律,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些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积极地推动着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它是和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但是,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资产阶级法权思想和旧社会习惯势力的存在,国家机构中某些不正之风的存在,国家制度中某些环节上缺陷的存在,又是和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相矛盾的。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集中地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无产阶级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要求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限制资产阶级法权,逐步消灭产生资本主义的土壤,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资产阶级及其在党内的代理人则坚持走资本主义道路,竭力反对和破坏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扩大资产阶级法权,妄图复辟资产阶级专政。
阶级不仅是个经济范畴,同时也是个政治思想范畴。毛主席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仍然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谁胜谁负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212]被推翻的地主资产阶级并不甘心于自己的失败,总是千方百计地企图复辟。由于小生产的资本主义自发倾向的存在,由于资产阶级法权的存在,由于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和旧的习惯势力的影响,还会不断产生新的资产阶级分子。毛主席指出:“列宁说,‘小生产是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批地产生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工人阶级一部分,党员一部分,也有这种情况。无产阶级中,机关工作人员中,都有发生资产阶级生活作风的。”国际资本主义的包围,是社会主义国家中阶级斗争继续存在的外部条件。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念念不忘颠覆和侵略社会主义国家,他们总是力图从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从共产党内部寻找自己的代理人,而资产阶级和混入党内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为了复辟资本主义,也总是要到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那里去找靠山。
社会上的阶级斗争必然要反映到党内来,形成党内两条路线的斗争。林彪反党集团就是新老资产阶级和一切复辟势力的政治代表,他们身上具有新产生的资产阶级分子的某些特点,他们当中若干人本身就是新的资产阶级分子,他们的某些口号适应和反映了资产阶级分子和想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人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必须看到,新资产阶级分子一般都具有两面派和暴发户的政治特点。由于他们是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进行资本主义活动,所以总是要打着社会主义的招牌;由于他们的复辟活动不是夺回自己丧失的生产资料而是要夺取他们未曾占有过的生产资料,因而表现特别贪婪。林彪反党集团就具有这种政治特点。这正是表现了整个资产阶级处于腐朽垂死状态的特点。在历史上,当资产阶级处于上升时期的时候,还为人类做些好事。现在这种新资产阶级分子,对人类只有破坏作用。
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曲折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因为要消灭阶级,不但必须同私有制和私有观念实行彻底的决裂,而且必须在整个地球上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这是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才能解决的,几十年内是不行的,需要一百年到几百年的时间。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不仅表现为敌我矛盾,而且大量地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常常交织在一起,使人们一时难于区别,因而增加了斗争的复杂性。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就像波浪的起伏一样,高一阵,低一阵,过几年就有一次大的斗争。毛主席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客观规律,指出:“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过七八年又来一次。牛鬼蛇神自己跳出来。他们为自己的阶级本性所决定,非跳出来不可。”[213]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规律和特点,就可以使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掌握阶级斗争的主动权,更好地执行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夺取更大的胜利。
刘少奇、林彪之流为了复辟资本主义,大肆鼓吹“阶级斗争熄灭论”。刘少奇胡说什么“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阶级斗争基本结束”。林彪胡说“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中,社会主义在各方面基本上战胜了资本主义”,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他还鼓吹已经把阶级敌人“一网打尽”了,把“剥削阶级方面的一切传统思想”“一扫而光”了。这是他们叛徒嘴脸的一次大暴露。列宁在痛斥老修正主义者时就曾尖锐地指出:“机会主义恰巧在最主要之点不承认有阶级斗争,即不承认在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时期,在推翻资产阶级并完全消灭资产阶级的时期有阶级斗争。实际上,这个时期必然是阶级斗争空前残酷、阶级斗争形式空前尖锐的时期”,[214]因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伟大领袖毛主席一再教导我们:“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如果忘记了阶级斗争,忘记了无产阶级专政,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资本主义复辟。刘少奇、林彪拚命鼓吹“阶级斗争熄灭论”,就是妄图从根本上改变党的基本路线,麻痹人们的斗志,解除人们的思想武装,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
二、坚持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把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进行到底
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列宁指出:“只有承认阶级斗争、同时也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才是马克思主义者。”[215]社会主义社会始终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因此,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
掌握了国家政权的无产阶级,能不能战胜资产阶级,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关键在于能不能在一切领域、在革命发展的一切阶段始终坚持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什么是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马克思在一八五二年给魏德迈的信中作了简要的概括。马克思说:“无论是发现现代社会中有阶级存在或发现各阶级间的斗争,都不是我的功劳。在我以前很久,资产阶级的历史学家就已叙述过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也已对各个阶级作过经济上的分析。我的新贡献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216]马克思的这段话,极其鲜明地表达了马克思的国家学说同资产阶级的国家学说之间的主要的和根本的区别,表达了马克思的国家学说的实质,表达了无产阶级专政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全过程,包括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全部任务和实际内容。列宁在反对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斗争和领导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实践中,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深刻论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和它的任务,反复地强调必须对资产阶级实行长期的全面的专政。
毛主席总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我们党的历史经验,系统地提出了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制定了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并且亲自发动和领导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从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毛主席指出:“列宁为什么说对资产阶级专政,这个问题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就会变修正主义。要使全国知道。”毛主席的这个指示,对于反修防修,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坚定地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把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进行到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集中到一点,就是造成使资产阶级既不能存在也不能再产生的条件。具体说来,它包括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国内方面的任务,主要是保护人民,镇压地主资产阶级的反抗,彻底消灭一切剥削阶级,同一切资本主义势力和新产生的资产阶级分子进行斗争,彻底改造小生产者,在上层建筑其中包括各个文化领域中对资产阶级实行全面专政,提高人民群众的共产主义觉悟,在革命统帅下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消除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之间的差别,消灭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限制和逐步消灭资产阶级法权,根绝产生阶级和资本主义复辟的任何可能性,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准备条件。国际方面的任务,主要是防御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的颠覆和侵略,支援世界革命,直到各国人民在全世界范围内消灭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和一切剥削制度,使整个人类都得到解放。在这些任务完成以前,在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以前,无产阶级专政是绝对必要的。
对无产阶级专政的态度,是区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一切修正主义分子总是千方百计地歪曲、攻击、取消无产阶级专政。叛徒、卖国贼林彪极端仇视无产阶级专政,他借咒骂秦始皇,恶毒攻击我国无产阶级专政是什么“专制”、“独裁”,叫嚣“侍德者昌、恃力者亡”,要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对阶级敌人讲“仁义”,施“仁政”,而他们则杀气腾腾地狂叫,要对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行使“镇压之权”。林彪反党集团是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的死敌。
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只能靠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实践来解决。
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的根本问题,仍然是政权问题,就是资产阶级要颠覆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则要大力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国内外敌人都懂得,堡垒最容易从内部夺取。由混入党内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出来颠覆无产阶级专政,比地主、资本家亲自出马要好得多,特别是地主、资本家在社会上名声已经很臭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因此,混入党内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是无产阶级专政最危险的敌人。要特别警惕个人野心家、阴谋家和两面派,防止这样的坏人篡夺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保证党和国家的领导权永远掌握在马克思主义革命家手里。
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必须十分注意解决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十分注意抓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社会主义革命深入批判修正主义,批判资产阶级,批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批判孔孟之道和一切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把批林批孔运动普及、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用马克思主义占领一切阵地。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实践。我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政治大革命。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摧毁了以刘少奇为头子和以林彪为头子的两个资产阶级司令部,粉碎了他们复辟资本主义的阴谋,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新生事物茁壮成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蓬勃地发展,无产阶级专政更加巩固。事实充分证明:“这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对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建设社会主义,是完全必要的,是非常及时的。”[217]这样的革命,今后还要进行多次。林彪一伙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恨之入骨。他们恶毒攻击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诋毁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散布“今不如昔”的谬论,其罪恶目的就是妄图否定文化大革命,从而否定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否定党的基本路线,复辟资本主义。
刘少奇、林彪一类骗子竭力鼓吹反动的“唯生产力论”,反对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在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刘少奇胡说什么国内的主要矛盾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时刻,林彪伙同陈伯达又把这一修正主义谬论,改头换面抛了出来,提出九大以后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刘少奇、林彪的这些谬论,说法虽然不同,实质都是一样,这就是阶级斗争熄灭了,国内主要矛盾改变了,继续革命不需要了,革命应当“转化为建设”。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是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主要矛盾。这个主要矛盾,不仅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不会改变,而且就是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仍然不会改变,因此,无产阶级必须继续革命。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革命的谁胜谁负,要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才能解决。如果弄得不好,资本主义复辟将是随时可能的。全体党员,全国人民,不要以为有一二次、三四次文化大革命,就可以太平无事了。千万注意,决不可丧失警惕。”[218]刘少奇、林彪用所谓“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来代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就是妄图篡改党的基本路线,取消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任何一种生产关系的变革都是由生产力的一定发展所引起的,但生产力的大发展,又总是在生产关系的变革之后,这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因此,所谓“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十分荒谬的。刘少奇一类骗子鼓吹这一谬论的险恶用心,就是攻击社会主义制度是“生产关系跑到生产力前边去了”,不适合我国今天的需要,应该倒退回去,复辟资本主义。
林彪反党集团鼓吹“九大以后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完全是一个政治骗局,是他们猖狂发动反革命政变施放的烟幕弹,妄图诱骗我们离开党的基本路线,麻痹我们的斗志,转移我们的视线,以便他们放肆地颠覆无产阶级专政。他们“发展生产”是假,复辟资本主义是真。
刘少奇、林彪的这些修正主义谬论,并不是什么新东西,而是老修正主义的“唯生产力论”的翻版。
“唯生产力论”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由修正主义的祖师爷伯恩施坦为适应帝国主义的需要而炮制出来的。这种“理论”认为,“社会主义的胜利,取决于社会财富或社会生产力的增长”,一个国家如果生产力没有高度的发展,资本主义没有高度的发展,无产阶级就不应该也不可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只要生产力高度发展了,资本主义高度发展了,资本主义就会自然而然地“和平长入”社会主义。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前,修正主义者用这种谬论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他们又以“发展生产”为名,反对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复辟资本主义。所以,“唯生产力论”就是“唯资本主义论”。
三、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批判林彪“克己复礼”的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
要把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进行到底,必须有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
毛主席在深入分析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基础上,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和我国的革命实践,为我们党制定了一条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中,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要认识这种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要提高警惕。要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要正确理解和处理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正确区别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不然的话,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就会走向反面,就会变质,就会出现复辟。我们从现在起,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使我们对这个问题,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有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219]这条基本路线,揭示了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阶级斗争的客观规律,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主要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方法,阐明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制定了正确区别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总政策,集中代表着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条基本路线是我们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认真贯彻执行毛主席提出的“要搞马克思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220]三项基本原则。这是毛主席对我党历次路线斗争的经验总结,是划分正确路线和错误路线的标准,也是我们积极地正确地进行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克敌制胜的锐利武器。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221]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党的一元化领导,最根本的是正确的思想和政治路线的领导。因此,在一切工作中,都必须十分注意路线问题。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辩证方法去处理各种问题,切实执行毛主席的各项无产阶级政策,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团结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干部和群众,把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落实到每个基层。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有敢于反潮流的革命精神。“反潮流是马列主义的一个原则。”[222]当一种错误倾向像潮水般涌来的时候,事关路线,事关大局,一切革命的同志,都应当出以公心,不怕孤立,敢于反潮流,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而斗争。
党的基本路线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路线,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根本保证。因此,党内机会主义路线的头子搞资本主义复辟,总是妄图从根本上改变党的基本路线。我们同刘少奇、林彪的斗争,集中到一点,就是坚持还是改变党的基本路线。
叛徒、卖国贼林彪,效法孔老二,把“克己复礼”当作他妄图改变党的基本路线,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的反动纲领。林彪和他的死党多次书写“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己复礼”的条幅。这充分暴露了林彪一伙迫不及待地颠覆无产阶级专政的狼子野心。
孔老二“克己复礼”,就是要“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复辟奴隶制,让被打倒的奴隶主贵族重新上台。
林彪“克己复礼”,也是要“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在国内,他们要把被打倒的地主资产阶级重新扶植起来,同时在社会主义招牌下扩大资产阶级法权,大力培植新的资产阶级分子,把社会主义公有制蜕变为地主资产阶级的私有制,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建立林家封建买办法西斯王朝;在国际上,他们要投靠苏修社会帝国主义,变中国为苏修社会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林彪“复礼”的政治纲领,是坚持设国家主席。他对抗毛主席的多次指示,叫嚣“国家没有一个头,名不正言不顺”,妄图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名正言顺”地复辟地主买办资产阶级专政。他的阴谋败露后,又炮制反革命政变计划《“571工程”纪要》,策划反革命武装政变,妄图颠覆无产阶级专政。
林彪“复礼”的理论纲领是“天才论”。他大肆宣扬孔老二的“天命论”、“生而知之”、“上智下愚”等谬论,把自己吹成“生而知之”的“天才”,以“天马”自居,自比文王,为他篡党夺权制造理论根据。
林彪这条“克己复礼”的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就是要复辟、倒退、卖国。它不但代表了被打倒的地主资产阶级复辟的愿望,而且代表了社会主义社会中新产生的资产阶级分子篡权的愿望,代表了国际上帝、修、反在中国复辟资本主义的愿望,是根本违反历史发展规律的。
但是,历史潮流是不可抗拒的。孔老二早已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林彪也落得个粉身碎骨、死无葬身之地的可耻下场,这就是一切复辟狂们必然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