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限于经济斗争,就等于政治上自杀
——列宁对经济派鼓吹“以经济斗争为纲”的批判
华东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76年第2期
作者:张培义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列宁同经济派进行了一次大论战,这是俄国社会民主党内第一次重大的路线斗争,它直接关系到俄国党的建设和革命的前途。在这场斗争中,列宁对经济派所鼓吹的“以经济斗争为纲”的机会主义观点,进行了尖锐的揭露和批判。
当时的俄国是帝国主义一切矛盾的集合点,世界革命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了俄国。列宁深刻地看到了这一历史形势的巨大变化。他说:“历史现在向我们提出的当前任务,是比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的一切当前任务都更要革命的任务。”(《列宁选集》第1卷,第245页)“俄国工人政党的最近政治任务应该是推翻专制制度,争取政治自由。”(《列宁选集》第1卷,第207页)
经济派公开否定列宁提出的政治任务和革命纲领,鼓吹经济斗争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把政治斗争推到遥远的未来或次要地位,妄图把俄国革命运动引向纯经济主义的邪路。
经济派的成员大都是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看见运动有实际意义和实际成效而加入了运动”的。1897年他们开始提倡单纯经济斗争,反对政治斗争。1898年正式形成一股思潮。1899年,一部分经济派分子公开发表声明(称谓《信条》),提出了 “以 经济 斗争为纲”的修正主义纲领。他们宣称:在俄国“阻力最小的路线”绝不是在“政治活动方面”,而是进行经济斗争。要求党必须将“那种夺取政权的意图……变成改变或改良现代社会的意图。”他们认为,“俄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出路只有一条;参加,也就是帮助无产阶级进行经济斗争”。这个纲领赤裸裸地、彻头彻尾地取消了阶级斗争,背叛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从此以后,经济派的活动越来越猖狂,他们以《工人思想报》、《工人事业》杂志为阵地,在全国掀起了一股经济主义的黑风恶浪。他们大肆叫嚷;工人运动的座右铭是“为改善经济状况而斗争!”胡说什么“对每一个卢布工资增加一个戈比,要比任何社会主义和任何政治都更加切实可行”;工人进行斗争时,“应当知道他们现在的斗争不是为了什么将来的后代,而是为了自己本人和自己的儿女”。他们还打起“反对教条主义”、“批评自由”的幌子,恶毒地攻击马克思主义者“避讳经济斗争”,“始终把教条的革命化看得比生活的革命化更重要”。不难看出,这股经济主义妖风是伯恩斯坦式的修正主义思潮,如果任其泛滥,就不能“保证俄国工人运动和俄国社会民主党的正确发展”。(《列宁全集》第4卷,第260页)
这时候,伟大的列宁挺身而出,他高举起马克思主义理论斗争的旗帜,对经济派开展了猛烈回击。列宁一看到经济派发表的《信条》纲领,立即召集流放地(1897年列宁被流放到西伯利亚东部)附近的马克思主义者开会,通过了《俄国社会民主党人抗议书》。这是俄国马克思主义者声讨修正主义的檄文。1900年列宁从流放地回来以后,连续写了《我们运动的迫切任务》、《同经济主义的拥护者商榷》等文章,1902年又写成巨著《怎么办?》一书。
这一系列光辉著作,有力地驳斥了经济派的种种奇谈怪论,揭露了经济派取消无产阶级革命,滑向资产阶级的反动本质,从而完成了粉碎经济主义的伟大历史任务。
经济派从根本上背叛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然而,他们在为其经济主义纲领辩护的时候,竟无耻地打起马克思、恩格斯的旗号,招摇撞骗。说什么“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说,各个阶级的经济利益在历史上起决定作用,所以无产阶级在为自己的经济利益而进行的斗争对于它的阶级发展和解放斗争应有首要的意义”。这是把“经济唯物主义”粗陋地庸俗化的论调。列宁驳斥说:“从经济利益起决定作用的原理中,决不应当作出经济斗争(即工会的斗争)有首要意义的结论,因为一般说来,最重要的、‘有决定作用’的阶级利益只能用根本的政治改造来满足;例如,无产阶级的基本经济利益只能通过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的政治革命来满足。”(《列宁选集》第1卷,第262页)列宁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原理,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正确地阐述了政治斗争与经济斗争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并强调了政治斗争的决定性作用。列宁指出:“经济斗争是工人为争取出卖劳动力的有利条件,为改善工人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而向厂主进行的集体斗争。” (《列宁选集》第1卷,第276页)政治斗争则“是要消灭迫使穷人卖身给富人的社会制度”。无产阶级只有不断开展政治斗争,并取得胜利,才能获得解放,否则,单纯进行经济斗争,就永远不会摆脱资本的枷锁。无产阶级政党和其他政党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始终把无产阶级的政治斗争提到首位,如果单纯组织工人的经济斗争,那就失去了自己的 政治独立 性和独立存在的权利,不是倒退到工联主义,就是滑向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因为它们早就进行这种斗争了。所以,无产阶级政党“如果局限于经济斗争,……就等于政治上自杀”。(《列宁选集》第 1卷,第198页)“社会民主党没有政治斗争,那就等于河没有水。”(《列宁全集》第4卷,第252页)
经济派是不是不要政治,不要政治斗争呢?不是。他们只是反对“把推翻专制制度当作群众性工人运动的首要任务”,而主张“赋予经济斗争以政治性质。”也就是经济即政治,经济斗争即政治斗争。他们宣扬说:“应当向政府提出具体要求,要它实行种种立法和行政措施来反对经济剥削,消除失业现象,消除饥荒等等。”这样工人反对个别厂主的经济斗争就变成同政府打交道的“政治斗争”了。其实,这种“政治斗争”根本没有改变经济斗争的实质,因为它只要求政府采取立法和行政措施来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而丝毫不去触动资本主义制度。如果硬要说这种斗争是“政治斗争”,那只能是工联主义政治。列宁揭露说:“所谓‘赋予经济斗争以政治性质’这句漂亮话,听起来虽然‘极端’深奥,‘极端’革命,其实只是掩盖那种力求把社会民主主义 政治降低为工联主义 政治的传统倾向。” (《列宁选集》第1卷,第276页)工联主义政治就是资产阶级政治,这种政治同社会主义政治相去十万八千里。马克思主义者所主张的政治斗争,是以推翻资本主义,建立无产阶级在政治上、
经济上的统治为前提,中心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经济派所反对的正是这种政治斗争,他们所“赋予”的不过是在维护资产阶级统治前提下,争取点“经济改良而已”。这就是“暗藏的伯恩斯坦主义者”经济派的政治观。
经济派还散布一种观点,说什么经济斗争是“提高工人群众的积极性”的“普遍适用的手段”。“因为这种要求既然产生某些显著成果,就能获得工人群众的积极支持。”列宁尖锐地指出:“这种宣传,按其实际意义来说是极其有害而且是极端反动的。”(《列宁选集》第1卷,第284页)经济派所说的经济斗争的“显著成果”,无非指某些改善劳动条件的“立法和行政措施”,“每个卢布的工资增加一个戈比”。用这些作“手段”去“提高工人群众的积极性”,实际上就是用资产阶级的福利主义腐蚀工人的革命积极性。因为这会“把工人阶级的注意、观察力和意识完全或者……主要集中在自己身上”,而忘掉整个阶级和远大的奋斗目标,成为目光短浅,只顾个人眼前利益的庸人。列宁指出,工人群众的革命积极性是同他们的政治思想觉悟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工人的阶级觉悟提高了,能运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分析各阶级的动向和各种社会现象,理解了各阶级的相互关系时,才能自觉地积极地投入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因此,要提高工人群众的积极性,最根本的手段是积极开展政治斗争,“组织全面的政治揭露工作”,用现实的阶级斗争的事实教育群众,激发群众的觉悟。列宁说:“这种全面的政治揭露工作,是培养群众革命极积性的必要条件和基本条件”。(《列宁 选集》第1卷,第285页)“不进 行这 样的 揭露 工作,就不 能培 养群 众的政治意识和革命积极性。”(《列宁选集》第1卷,第284页)可见, 经济派所鼓吹的福利主义,只迎合了一部分落后工人的心理,对广大工人群众说来则是严重的腐蚀剂。
必须强调指出,工人阶级政党决不拒绝、“避讳”经济斗争,而是一贯主张“必须组织工人阶级的经济斗争”,(《列宁选集》第1卷,第204页)认为它“可以成为唤起阶级觉悟、使工会斗争开始进行和社会主义开始传播的起点。”(《列宁选集》第1卷, 第271页)
但是,工人阶级政党决不满足经济斗争,而是利用它给予工人的初步觉悟,把工人提高到社会主义政治觉悟的高度,把争取改良的局部斗争服从于争取自由和社会主义的整个革命斗争。列宁说:“因为经济斗争而忘掉了政治斗争,那就是背弃了全世界社会民主主义运动的基本原则,那就是忘掉了全部工人运动史所教导我们的一切。”(《列宁选集》第1卷,第204页)
列宁对经济派的批判,是马克思主义反对修正主义的斗争。经济派是俄国党内出现的第一个机会主义派别,它所鼓吹的“以经济斗争为纲”,从内容到方法,都不是他们自己的独创,而是从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鼻祖伯恩斯坦那里贩卖来的。伯恩斯坦以阶级调和论代替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提出了一个臭名昭著的公式,“运动就是一切,最终目的算不了什么。”主张把革命的工人党变成“改良的党”。经济派完全把这一套“简单地照抄”到俄国。伯恩斯坦打着“反对教条主义”、“批评自由”的旗号反对马克思主义,经济派也就“猴子式的模仿”,以这些口号作为向党进攻的法宝。列宁正确地指出,经济派是伯恩斯坦主义在俄国的变种。他们“企图利用时髦的伯恩斯坦主义,时髦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批评’以便打起新的旗帜传播旧的资产阶级思想。”(《列宁选集》第1卷,第208页)
经济派鼓吹“以经济斗争为纲”,完全适应了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的需要。当时,俄国正处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前夜。工人罢工运动的高涨,农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学生总罢课的斗争,都预示着革命的暴风雨即将来临。沙皇政府为了阻止革命爆发,采取了反革命两手策略,一面残暴地镇压革命运动,破坏革命组织,逮捕、流放革命者;一面作点“假让步”,借以缓和工农的革命情绪,“博得工人群众的欢心”。经济派的主张,正是沙皇政府的欺骗政策在工人运动内部的反映。其目的是以经济斗争为诱饵麻痹工人阶级革命斗志,把工人运动引向歧途,取消无产阶级革命,维护资产阶级统治。列宁对经济派斗争的胜利,宣告了这一阴谋的破产。俄国无产阶级遵循列宁指示的政治斗争的大道,从胜利走向胜利。
上面这段历史告诉我们,是以阶级斗争为纲,把政治斗争放在首位,还是“以经济斗争为纲”,把经济斗争放在首位,这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前,马克思主义与修正主义斗争的一个重要问题。其实质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还是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的问题。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以什么为纲的斗争并没有结束,只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改变了斗争的内容和形式。“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在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斗争中,认真学习革命导师反对机会主义斗争的经验,对指导当前的革命运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