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画生写于2025.1.9(我很抱歉未能在去年的12月26日写出,不过相信主席会原谅我的)
在历史考据的平反与反平反的大讨论、大辩论中,在越来越多的文字影像资料不断充实互联网中,我们不可忽视的一个历史人物是毛泽东。他的名字,几乎成了中国近现代史的代名词,尤其在互联网,随着左派文字、影像的广泛传播,他的形象和思想被不断审视、重构、解构和解读。毛泽东,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集大成者、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者,几乎是无法被简单定义的。正如历史上对他的功过是非的争议一样,在不同时代和背景下,对于毛泽东的评价几乎存在天壤之别。
无论是革命时期的峥嵘岁月,还是改革开放后的思想审视,毛泽东的地位始终没有被彻底定论,这体现了邓小平走姿集团比赫鲁晓夫集团更为狡诈阴险。在毛泽东去世后,他的遗产被多次审视,最初,党内评价多倾向于将他的一生总结为“七分成就,三分错误”的七功三过,但对于曾与他并肩作战的战友们,评价却是复杂的。虽然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人的忠诚和与毛的思想产生了分歧,但毛泽东显然并非那么容易受骗。他坚定的理想和理念贯穿一生,不是某些人的阴谋所能左右的。
毛泽东一生经历了狂热崇拜、山呼海啸的疯狂氛围,也经受了全面否定、四面楚歌的舆论抨击,甚至在改革开放初期,他的许多言论曾被视为“已经过时”和“极端”。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今天的年轻一代开始审视这些曾被忽视的思想,我们开始发现,毛泽东晚年的一些预言和警示,今天看来却有其惊人的现实性。这些理念,尤其是关于社会矛盾和经济挑战的深刻洞察,或许比我们想象中更为准确和具有前瞻性,这由此催生了新左派,我常常也在想泛左派与新左派重叠又有多少,至少我认为我不属于泛左而属于新左。
在今天的中国,毛泽东的形象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人物。尤其是在年轻一代眼中,毛不仅仅是一个被封神的“领袖”,而更像是一位——嗯,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教员,一位能够引领迷茫时代的思想导师。毛泽东的遗产,已经超越了历史的局限,开始以一种新的方式影响今天的无产者。尽管他在某些历史时期未曾果断干预造成了严重后果,但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毛泽东的思想,尤其是他对未来社会走向的大胆预言,依然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我们不能仅仅把毛泽东当作一个被定型的神像,置于石像或铜塑之上,他的思想、他推动的革命仍在继续发酵,仍然深刻影响着当今中国乃至世界的政治格局。在某些极端的社会矛盾和经济困境面前,毛泽东所提出的“继续革命”的理念似乎并非完全过时,反而在某种意义上重新得到了审视。面对这个日益复杂的社会,毛泽东的教诲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今天的中国,尤其是在经济转型和社会结构变动的关键时期,毛泽东的思想开始被重新评估。他的思想,尤其是晚年的思想,奇迹般地又掀起互联网上的大讨论。左派与右派、自由派与保守派、建制派与改革派,那些早已被放之脑后淡忘的政治语言又重新恢复了。用爱国与汉奸粗糙划分的政治图谱,在民族主义叙事愈发魔怔、愈发难为新人们所接受的当下,在社会矛盾与经济困难堆垒的当下,悄然淡出。 本土自由派所言的五千年帝制的集大成,左派回敬以无产阶级的全面专政;建制派所说的中华民族英雄,毛主义者纠正为国际无产阶级和全世界被压迫民族与被压迫人民的导师。他晚年所说的许多预言在当时难以理解,但现在,改开初期以为骇人听闻的许多言论并非当时的极端空想,而是一种对现实的深刻洞察。他所言的“无产阶级专政”与“继续革命”的理念,今天依然被许多无产者视为应对当前社会矛盾的思考和行动指南。毛泽东的革命思想,已经深深植根在社会的各个层面。新时代的中国,虽然与毛泽东时代的中国有着天壤之别,但他的影响力却如同春风化雨般,悄然渗透在当代的无产者和思想家之间。毛泽东的遗志,或许不是一个简单的历史遗产,而是一个依旧激荡着生命力的思想火种。
未来的道路依然充满挑战和未知,但我们可以预见,在无数毛泽东思想的继承者中,必定会有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走上前台,继续追寻未竟的理想,成为当今的星星之火。或许这种追求的道路会曲折漫长,但只有我们坚守信念,敢于尝试,犯错误,乃至挑战现有的体制,最终的理想才可能得以实现。纪念毛泽东同志,不仅仅是对过去的一种缅怀,更是一种对未来的召唤。他的思想让我们意识到,在这个世界上,依然有许多值得我们追求和改变的事物,依然有属于我们时代的新希望,这规律要我们自己探索,自己实践,必要时轰轰烈烈地犯错,否则共产主义的理想就将延宕在无限的未来。
最后感谢毛泽东同志兼教员,因为他让我们知道,太阳底下仍有新事,太阳仍会照常升起,历史永远是螺旋上升的,颠倒的历史终将会被颠倒回来,人民终会醒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