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政训练到军事训练,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无产阶级专政下的军训和资产阶级专政下的军训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是政治挂帅的,是对学生、群众进行马列毛主义革命路线的灌输,是培养学生、群众作为国家主人应有的纪律性和军事能力,是密切人民军队和人民之间的关系、实现相互学习、军民一致----一句话,是为无产阶级专政和继续革命服务的;而后者是为了训练学生、群众无条件服从资产阶级的法西斯纪律,是为了制造资产阶级的炮灰,是资产阶级军队镇压群众的一种方式-----一句话是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马列毛主义者的结论就是:发动群众打倒资产阶级军训、实现无产阶级军训!
中修的军训本质还是为了能更好的让学生服从资产阶级学校的命令,这样更容易接受资产阶级的奴化教育,让学生彻底沦为资产阶级的奴隶,这样就能为资产阶级贡献更多的剩余价值,所以中修的军训就是一种资产阶级专政的压迫。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才能将军训改造为人民群众所服务的工具,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做出自己的贡献!
军训想必参加过中修的义务教育的同志们都不陌生,近期也是有许多学校已然或是将要开展军训,可在中修的法西斯专政下,尽管中修一再声称军训是为了锻炼组织纪律性,磨练意志,可在中修的高压训练下,军训早已成为了学生们心中的洪水猛兽。当然,也会有学生就此觉得军训就不应该存在,片面抵制一切军训,这种想法到底对不对?我们不妨了解下无产阶级专政时期的军训再下判断。
军训试点,文革前的探索
1955年7月3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2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该法案中规定了高级中学以上学校学生的军事训练办法 。1955年11月1日,毛主席批准了中央军委关于在高等院校进行学生军事训练的请示报告。在1955年至1957年间,按照教育部和国防部的规定及要求,先后在全国127所中等学校进行了军训试点,并在14所高等学校中进行了21种军事专业课的训练,受训学生达7万余人。 主要内容为高等院校重点进行预备役技术军官训练;高级中学进行基础军事训练。 60年代初,经国务院批准,又以全国53个大、中城市的38所高等院校和70所高级中学或中等专业学校的一年级学生为对象,进行了军训试点。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一时期,新中国的军训仍停留在试点的阶段,其目的也主要是从国防、军事的角度加以考虑。其中的军训试点总结报告,笔者虽未能找到相关文件,但就从中修在改开后对这方面的成绩的报道几乎没有以及文革前一直没有推广开,可以推断出,这样的军事训练并没有取得多大的成就,至少在无产阶级专政下,靠这些“纯而又纯”的军事训练,是不能满足无产阶级专政的统治需要的。军训迫切地需要一次大的变革,来满足无产阶级专政下解决阶级矛盾的需要。
由军及政,文革时的发展与成就
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一项《通知》,史称《五一六通知》,标志着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发起了。十二月三十一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下达《关于对大专院校革命师生进行短期军政训练的通知》;《通知》中指出:毛主席最近几次接见全国各地来京革命师生时,向林彪同志多次提出:“派军队干部训练革命师生的方法很好,训练一下和不训练大不一样。这样做,可以向解放军学政治,学军事,学四个第一,学三八作风,学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加强组织纪律性。驻京部队派干部训练革命师生的经验很好,很有成效,应当在全国推广。 ” 《通知》还专门指出“政治训练内容,主要是活学活用毛主席的著作和语录。 ”在《通知》下发后,各部队普遍派出干部承担地方学校师生军政训练任务。但在此次军政训练的开始阶段,仅限于组织师生学习毛泽东著作,学习中共中央有关文化大革命的文件,开展加强纪律性的教育和队列训练等,并未介入各单位文化大革命运动。在此次军训中第一次将军训与无产阶级政治相关联,但我们现在从上帝视角看,阶级斗争是贯穿无产阶级专政整个阶段的,军队实际上不可能独立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之外,不是支持无产阶级一方就是支持资产阶级一方,因而这样只学习不介入的局面是无法持久的。
1967年1月,经过近半年多的斗争,无产阶级认识到了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夺权问题,不从走资派手中夺取政权,无产阶级就没法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一月革命就在这样的背景下爆发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也就迎来了新的高潮。在这样的背景下,1967年1月21日 毛泽东在安徽省军区的请示报告上指出:“应派军队支持左派广大群众……以后凡有真正革命派要求军队支持、援助,都应当这样做。所谓不介入,是假的,早已介入了。此事似应重新发出命令,以前命令作废”。1月23日,按照毛主席的上述指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发布《关于人民解放军坚决支持革命左派群众的决定》。这个《决定》的发布,标志着军队正式执行支左任务的开始。
1967年2月19日 ,毛主席对北京卫戍区的《关于五所高等院校短期军政训练试点的总结报告》作了重要批示:“一、此两件应即转发全国。二、大学中学和小学高年级每年训练一次。每次二十天。上课以后,在军训的二十天中,军训时间每天不要超过四小时,同时学校学原课程每天相应减少时间四小时。三、党、政、军、民机关,除老年外,中年青年都要实行军训,每年二十天”。 江青同志也强调,这次军训的中心内容是进行文化大革命两条路线的教育。1967年3月7日,毛主席再次在《天津延安中学以教学班为基础,实行全校大联合和整顿、巩固、发展红卫兵的体会》上批示:“军队应分期分批对大学、中学和小学高年级实行军训,并且参预关于开学、整顿组织、建立三结合领导机关和实行斗、批、改的工作。”自此,短期军政训练演变成了军队支援地方文化大革命的长期任务,军训内容也由单纯的军政训练改成了全面参与各学校文化大革命运动。3月19日,中央军委作出《关于集中力量执行支左、支农、支工、军管、军训任务的决定》。军训正式纳入“三支两军”,成为军队的五项重要任务之一。
既如此,那么军政训练到底是学什么呢?实际上,就是学习人民解放军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突出政治,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四个第一,三八作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政治建军的一套方针原则。其目的在于,加强革命师生的革命性、科学性和组织纪律性,促进无产阶级革命派大联合,胜利地进行夺权斗争,完成一斗二批三改,把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不仅如此,《解放军报》还在5月16日的 《坚决完成训练革命师生的光荣任务 》社论中提出,“我们帮助他们训练的过程,也是向他们学习的过程。这是以毛泽东思想为指针,以阶级斗争为主课,以革命师生为老师的活生生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课堂。”这无疑与复辟后的军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到了7月13日 ,仅北京市就有130多所中学的广大革命师生,在解放军的帮助下,经过军政训练,实现了以无产阶级革命派为核心,以教学班为基础的最广泛的大联合,建立了革命“三结合”的临时权力机构。在5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的《在北师大搞军训的部队是如何支持左派的?》一文, 就为我们详细地介绍了这一时期典型的军训案例。到了1972年8月21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发出《关于征询对三支两军问题的意见的通知》。通知中主要是对军管、支左等任务作了相应变动,文件发出后,自1967年1月派出的军队三支两军人员陆续撤回部队。
从民主到服从,复辟后的无情压迫
文革结束后,经历了数次的试点,到了2001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以国办发〔2001〕48号文件转发了《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的意见》。《意见》中指出“在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事训练(以下简称学生军训)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客观要求,是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后备兵员的重要措施。”原先的军政训练,也倒退回了文革前的军事训练。
当然,我们看着这都说是军事训练,但实际上我们知道,这不可能不跟政治有关,中修之所以费尽心机地要搞军队的去政治化,我们不如说是使军队以及受军训的这些学生去革命化。因为在资本主义复辟后,资产阶级需要军队成为维护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更要军队为其帝国主义野心和镇压广大劳动人民服务。在这样的背景下,军训自然也变成了服从性训练或是军国主义、民族主义的舞台,而军队变成了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自然也不会再出现军民平等、相互学习的局面,军训也就成了教官的“一言堂”。因而之所以广大学生如此痛恨军训,不是因为军训制度应该废除,而是在于资本主义下,军训归根结底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是站在广大人民的对立面的,自然得不到学生的拥护。有人可能会反驳说,有很多地方军训也办得很好很有特色啊,学生也是很喜欢的。可我们知道,问题的症结不在这里,统治阶级本来就会采用各种软硬兼施的方法,存在这样的差别是很正常的,毕竟军训的对象也有很大变化,但有一点在军训中是不可能去教育的,即增强学生的无产阶级革命性。我们说无论软还是硬,其手段也都是为了资产阶级好的,因而绝不可能出现要推翻资产阶级的革命内容,这是资本主义下的一切军训的本质规律。
这样看来,我们能发现,军训前后差距如此之大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政权问题,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军队大多数情况下还是能为无产阶级服务的,而在资产阶级专政下,军队就变成了对无产阶级的专政工具。受此影响,军训在两条路线的各自实行下,自然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局面。因而,我们否定今天的军训,解决方法不能是就此废除军训,而是要通过革命的手段夺权,使得政权重新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