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的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
列宁同志曾经深刻提出过无产阶级专政建立之后社会内部矛盾的尖锐性,他在《国家与革命》提到:“这个时期必然是阶级斗争空前残酷、阶级斗争的形式空前尖锐的时期,因而这个时期的国家就不可避免地应当是新型民主的(对无产者和一般穷人是民主的)和新型专政的(对资产阶级是专政的)国家。”遗憾的是,列宁同志过早去世,而斯大林在一定时期内忽视了阶级矛盾的严峻性,过早宣布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矛盾,严重忽视官僚资产阶级在苏联继续产生的社会土壤。
毛主席在南京、上海党员干部会议上讲话的提纲提到:“公开承认矛盾,列宁承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斯大林不承认,混淆两类问题,直到死前才在理论上承认,但实际做又是一件事”。斯大林去世之后,赫鲁晓夫官僚集团用短短三年的时间,就把苏联变成了官僚资产阶级法西斯专政国家,篡夺了斯大林为代表的苏联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下的雄厚的社会主义果实。赫鲁晓夫官僚集团取消了无产阶级专政,以抽象的“全民国家”代之,改变了苏联的根本阶级性质;赫鲁晓夫官僚集团取消了布尔什维克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以“全民党”代之,改变了苏联执政党的根本阶级属性;赫鲁晓夫官僚集团实行严格自上而下的官僚化、科层制政治经济管理模式,把名义上的苏联公有制经济变成了实际上的官僚私企;赫鲁晓夫官僚集团纵容苏联资产阶级嚣张的增加和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压榨,对资本主义性质自由市场极其纵容。
继续探索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矛盾具体状况的任务,不可避免的落在了毛主席的身上。无产阶级专政后,必须预防社会主义社会的变质;社会主义社会内部,有着深刻的社会矛盾。根据中国社会内部矛盾现实,拥有无产阶级革命家捍卫无产阶级革命果实远见的毛主席深刻、创造性的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矛盾的哲学理论,为无产阶级争夺正确路线的话语权、为无产阶级专政下预防社会主义社会变质的理论和实践道路开辟提供了世界观、方法论依据。所以,毛主席说:“没有矛盾的想法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天真的想法。在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
对立统一是宇宙的根本规律,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更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政治经济管理阶层和广大劳动者、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简单劳动者和复杂劳动者、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继续在改造过程中的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是有内在矛盾的。所以,毛主席说:“在我国现在的条件下,所谓人民内部的矛盾,包括工人阶级内部的矛盾,农民阶级内部的矛盾,知识分子内部的矛盾,工农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工人、农民同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民族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等等。”
可见,社会主义社会还有着深刻的内部矛盾。其中,包括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包括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敌我矛盾属于对抗性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属于非对抗性矛盾。所以,毛主席说:“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同旧社会的矛盾,例如同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是根本不相同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表现为剧烈的对抗和冲突,表现为剧烈的阶级斗争,那种矛盾不可能由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来解决,而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够加以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另一回事,恰恰相反,它不是对性的矛盾,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不过,一旦忽视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内部矛盾的解决,也会使人民内部矛盾转化为敌我矛盾、非对抗性矛盾会转化为对抗性矛盾。所以,毛主席说:“在一般情况下,人民内部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但是如果处理得不适当,或者失去警觉,麻痹大意,也可能发生对抗。”
例如,社会主义社会内部作为政治经济管理者的干部阶层和最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稍有不慎,干部变成官僚,就会转化为对抗性矛盾。所以,毛主席说:“为了从根本上消灭发生闹事的原因,必须坚决地克服官僚主义,很好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恰当地处理各种矛盾。只要做到这一条,一般地就不会发生闹事的问题。”
二、社会主义社会内部基本矛盾和两条路线的斗争
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的基本矛盾,也符合马克思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科学论断,依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其集中反映,就是不同阶级的不同根本路线的斗争,就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道路和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道路之间针锋相对的斗争。所以,毛主席说:“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罢了。”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表现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还不够高度发达,依旧存在资产阶级法权,不足以消灭社会内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政治经济管理和其他劳动的分工、工人阶级所处于的生产关系和农民阶级所处于的生产关系的区别……所以,毛主席认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社会主义革命刚刚建立,内部矛盾的内容更多一些,如毛主席所说:“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不完全巩固。在工商业的公私合营企业中,资本家还拿取定息,也就是还有剥削;就所有制这点上说,这类企业还不是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有一部分也还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完全社会主义化的合作社在所有制的某些个别问题上,还需要继续解决……在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里面,在这两种社会主义经济形式之间,积累和消费的分配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也不容易一下子解决得完全合理。”社会主义社会各种矛盾,需要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加以逐步解决,需要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以无产阶级根本阶级利益为前提,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劳动,消灭分工差别、使按劳分配足以过渡到按需分配。根本方向的问题动摇不得——抓革命,才能促生产。为无产阶级的根本阶级利益而行动是主要的,其余是次要的。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表现在旧的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上层建筑的残余对无产阶级先锋队的腐蚀作用。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腐朽的封建意识形态上层建筑残余在中国社会还没有根本上消除。当时中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间不久(1949成立新中国到1956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才七年),资本主义腐朽上层建筑残余的影响也是存在的。所以,毛主席说:“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存在,国家机构中某些官僚主义作风的存在,国家制度中某些环节上缺陷的存在,又是和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相矛盾的”。毛主席深刻指出,腐朽的封建上层建筑、资本主义上层建筑广泛存在,特别是经历了数千年封建社会的中国,封建主义的腐朽上层建筑影响还是相当浓厚的。而早在《矛盾论》,毛主席就指出过:“诚然,生产力、实践、经济基础,一般地表现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谁不承认这一点,谁就不是唯物论者。然而,生产关系、理论、上层建筑这些方面,在一定条件之下,又转过来表现其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这也是必须承认的。”腐朽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一定条件下决定性的瓦解作用。和私有制带来的一切腐朽上层建筑残余进行最彻底的决战,是毛主席领导的前无古人、迄今为止后无来者的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事业。综上可见,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路线的斗争,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和资产阶级反革命路线的斗争,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基本矛盾的集中表现。
三、毛主席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批注和谈话、毛主席《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相关思想
第一,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批注和谈话中,毛主席特别提到了哲学为政治服务的问题。
社会存在是决定社会意识的。不同时期的哲学,和不同时期的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运动、不同时期阶级斗争密切联系。马克思、列宁、毛主席的哲学著作,都密切联系着他们为无产阶级根本利益而进行革命政治斗争的实践。所以,在谈话中,毛主席深刻提出:“哲学为政治服务。无产阶级哲学的发展是这样,资产阶级哲学的发展也是这样”,“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来为当前政治服务”,“辩证唯物论不是小资产阶级的世界观,而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我们要用这种世界观教育全体人民,首先是劳动农民,改变各种非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第二,在读苏联政经教科书的批注和谈话,毛主席特别提到了反对“彻底巩固”,坚持矛盾普遍存在、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根本动力、社会主义社会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进行一个又一个量变和质变的问题。
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斗争是持续存在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路线的斗争也是持续存在的,无产阶级专政下要预防社会主义社会变质为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还要向共产主义过渡。社会主义社会不可能“彻底巩固”,因为社会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矛盾因素在斗争中会使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地变化发展。如果忽视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矛盾带来的变化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内部腐朽的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因素大规模产生,就会导致社会的严重倒退。所以,毛主席强调:一定的社会制度,在一定的时期内需要巩固它,但是这种巩固必须有一定的限度,不能永远地巩固下去。认识不到这一点,反映这种制度的意识形态就僵化起来,人们的思想就不能适应新的变化。所以,毛主席还强调: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也可能难免仍然存在先进和落后之分。
根据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一些干部受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上层建筑影响到逐渐成为贪官(例如中国的刘青山)或成为修正主义者(例如苏联的赫鲁晓夫)的量变到质变的现实,毛主席还深刻指出: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也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包含着质变,质变之后又会有新的量变。所以,毛主席指出:一切事物总是有“边”的。事物的发展是一个阶段接着一阶段不断地进行的,每一个阶段也是有“边”的。不承认“边”,就是否认质变或部分质变。人每天的生活都是如此。我们每天读书,从四点开始,到七八点结束,这就是“边”。所以,毛主席认为:“就整个思想改造的战线来说,我们有不断的量变,也有不断的部分质变。总有一天资本主义的思想影响完全肃清了,这种思想改造的质变也就完成了。那个时候,又会开始新的基础上的量变过程和部分质变过程。”这类论断都为他开辟预防社会主义社会变质的道路、划分社会主义的发达和不发达阶段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哲学领域的革命政治实践工具。
第三,在读苏联政经教科书的批注和谈话、《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主席都提到了在实践中认识发展的科学论断。
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读苏联政经教科书的时候,毛主席就深刻提到了认识从必然到自由、从现象到本质、在反复实践中发现规律、认识必须经历困难挫折、真理的发展过程是曲折前进的过程等等马列毛主义认识论的经典论断。所以,在之后的1960年6月的《十年总结》,毛主席说:“哪里有完全不犯错误、一次就完成了真理的所谓圣人呢?真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逐步完成的。我们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者,不是形而上学的认识论者。自由是必然的认识和世界的改造。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是在一个长期认识过程中逐步地完成的。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我们已经有了十年的经验了,已经懂得了不少的东西了。但是我们对于社会主义时期的革命和建设,还有一个很大的盲目性,还有一个很大的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我们还不深刻地认识它。我们要以第二个十年时间去调查它,去研究它,从其中找出它的固有的规律,以便利用这些规律为社会主义的革命和建设服务。对中国如此,对整个世界也应当如此。”
为了强调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总结经验教训、发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的重要性,为了继续进行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实践,毛主席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继续深刻论述了马列毛主义认识论。
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要吸取经验教训,积累感性认识,逐渐形成理性认识。如毛主席所说:“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有了丰富的经验,有成功的,有失败的……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开始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这是一个认识过程。这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即由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的阶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
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要根据新的实际情况检验和发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所以,毛主席说:“人们的认识经过实践的考验,又会产生一个飞跃。这次飞跃,比起前一次飞跃来,意义更加伟大。因为只有这一次飞跃,才能证明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即从客观外界的反映过程中得到的思想、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
正如毛主席所说:“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